第二十章 殿前争论-《大明:这个皇孙可太稳了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与其遮遮掩掩让人怀疑,不如敞开说出来,反而能让朱允炆没有那么多疑虑。

    “最近应天府不是太安宁,确实需要好好感谢一下三弟。”朱允炆装作没听懂的样子,转而朝着朱允熥说道,“听皇爷爷说,近段时间北方鞑靼动作很频繁呀。三弟,你怎么看?”

    徐耀祖看到朱允炆转移话题,并没有继续纠结昨天发生的事情,“九边那边暂时没消息回来,不过眼看着已经入秋,鞑靼那边想要过个好的冬天,肯定是要南下的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虽然不是很懂军事,但对于北方那些草原人的习性,还是十分了解。

    “战争一起,对于百姓而言又是一场灾难。”朱允炆叹了口气,有些悲天悯人,“如果能够有办法,彻底解决北边的问题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草原人,逐水草而居,想要在辽阔的草原上找到他们,本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。陛下由南向北,驱除鞑虏本就是很不易的事情。”徐耀祖常年为将,熟知军事,“而且近些年来,我南边沿海又有倭奴进犯,虽是小疾,也让人有些头疼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朱允熥不由想到,樱花国的那帮家伙,现在就开始恶心大明了吗?

    不应该是要到嘉靖年间,才有倭寇的?

    朱允熥对于这段历史印象不是太深刻,只是隐约记得,戚继光活跃在嘉靖年间。

    因而,对于倭寇的印象,便停留在那一个时期。

    “所以,如今的大明王朝,并没有那么强大。我们还是应该休养生息,先把自己强壮起来。而不是穷兵黩武,劳民伤财的北伐。”朱允炆将自己的观点抛了出来,其实,这也是大多数江南士族的主张。

    比起能征善战的淮西勋贵,江南士子们更擅长治理国家内务。

    如今大明仍然四处征伐,淮西勋贵依靠着彪悍战功,一直把持着大明最重要的几个位置。

    江南士子们迫切的需要让帝国转变方向,而朱允炆便是他们选中的那个人。

    毕竟,两位有机会继承皇位的皇孙里,朱允熥的身份,天然与淮西勋贵靠的更近一些。

    背景相对薄弱的朱允炆,便是他们最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朱允熥总算想明白,为什么朱允炆上台以后会迫切的想要削藩。

    真的是因为,藩王们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吗?

    朱棣甚至将自己的三个儿子,都送到京都作为人质,表明自己的态度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