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好像有种什么心理学效应,可以解释这种现象。 他没有去深究。 反正多掌握一些知识,也不是坏事。 回到院子里,他看着满院的杂草,搓了搓手,就准备开始干活了。 不过在此之前,他打算先把手机架起来,拍些视频记录一下。 没有手机支架,他就把手机放在了窗台上,用砖块卡在下面,固定了起来。 按下拍摄键后,他就来到了院门口的台阶旁,开始了除草。 他从小在村里长大,对于除草的活自然不会陌生。 不过好多年没做过农活,他拔了一会儿,手被扎得生疼,才想起来应该戴个手套。 停下手头的活计,他来到了东厢房,打算找副手套戴着。 但打开东厢房的门后,他却发现,原来正房里的杂物,都堆到东厢房里了。 看着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杂物,他饶有兴趣的翻看了起来,找到了不少好玩的东西。 有他上小学时的教科书,背的书包,没气的足球。 也有老爸年轻时耍酷买的吉他,老妈结婚时买的缝纫机,奶奶的腌菜缸等等。 不过更多的还是爷爷的东西。 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书,线装版,平装本都有,基本上都是医书。 书架下方连着个书柜,书柜的台面上堆满了卷起来的锦旗,都是爷爷多年行医积攒的荣誉。 锦旗旁有个鞋盒,里面是爷爷开药方用的毛笔和信签纸,以及一些镇纸,铜钱,邮票等物件。 翻看了下,他俯身拉开书柜的柜门,里面是一个纸箱,上面印着红星牌宣纸的字样和LOGO,还有个红框,写着国内专用四个字。 纸箱已经打开了,里面码放着一摞摞用塑料封皮密封的宣纸。 内部的宣纸用长纸条竖着捆扎在一起,长纸条上印着精选,四尺,净皮,安徽泾县等字样。 看到这些白纸,李启文顿时就被吸引了视线。 这是老宣纸啊! 他记得小时候爷爷教他学写毛笔字,画国画的时候,就是用这种纸教他的。 但那时候的他不懂,现在才看出来,这是正儿八经的四尺净皮单宣。 最上面一包被打开了,用了一半。 从中抽出一张来,他轻轻抖了抖,又用指肚轻轻搓揉,眼神愈发惊艳了。 这手感,火气全无,入手细腻,是绝佳的老宣纸啊! 宣纸号称千年寿纸,越老越好用,越老越值钱。 新宣纸在刚做出来的时候,因为工艺的原因,内部纤维较硬,并不好用。 一般需要存放五年以上,经过自然氧化,去除火气,才会体现出宣纸独有的润墨性来。 这纸的手感,起码得养了二十年以上,已经算是非常珍贵的老纸了…… 这一连串思绪冒出,李启文忽然又是一惊。 他怎么会知道这些的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