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九十年代的报刊亭有几种不同性质,一种是国营的,由邮政系统直接经营;一种是新华书店的附属产业;另外就是承包经营,个体户挂靠或者街道集体承包。 江北枫还在远处,就看到报刊亭侧面没贴邮政标志,不用说,这家报刊亭应该是私营的。要是属于邮政产业,不可能到深夜十点半还没关门。 他跑到近前,就听见陈胜向一个戴眼镜、穿着无袖白汗衫的中年人招手。 “你别在里头待着了,出来跟我说。” 中年人扶了扶眼镜框,点点头,从一旁走了出来。 陈胜拉着他的胳膊,来到左侧胡同口。 谢贤董和一群联防队员跟在后面。 陈胜朝江北枫点了点头,然后指着胡同口,向中年人确认:“史明辉,前天晚上10点20分,你确定马小染是从这儿路过的?” 名叫史明辉的男子点头:“如果是你刚才给我看照片上的那个女人,那肯定就是她。我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她从这边回家,背上还背着个孩子。” 陈胜点点头,接着问:“她进了胡同,走下斜坡后,你说的那个中年女人马上就跟上去了?” 史明辉摇头:“不是马上,大概过了一分钟。” “那女人长什么样?” “很普通,穿着一件碎花衬衣,领口是大领口的那种。” “她脸上有什么特征吗?” “当时天太黑了,我的报刊亭离得又远,根本看不清她的脸。” 史明辉指着胡同口围墙下的一块空地,又说道:“你们得问问老熊,他当时就坐在小板凳上,他应该看到了。” “你说的老熊,全名叫什么?” “叫熊余文。” 陈胜疑惑道:“晚上十点多了,他打铁还有生意吗?” 史明辉点头:“现在不都好多人下岗了嘛,老熊一家人都下岗了,全家就靠他挣钱糊口,他不拼命干,一家子怎么生活?” 江北枫接过话茬:“既然要养活一家人,那今晚这老熊怎么提前收工了?” “老熊今天过生日……” 史明辉话还没说完,孙正瑞就带着人过来了。 之前他没骑车也没开车,看来熊余文家离这儿不远。 熊余文四十多岁,背驼得厉害,但走路速度挺快。 江北枫从他身上闻到一股煤炭和铁屑混合的味道,和他打铁铺散发的气味一模一样。 孙正瑞擦了擦额头上的汗,向陈胜点头示意。 陈胜看向熊余文:“你就是老熊吧?” “是我。” “你平时打铁的铺子摆在什么地方?” 熊余文走到红砖围墙下,指着一片油渍斑斑的墙根:“就这儿。” 江北枫看了一眼,这个位置离胡同口不到十米,如果有人从胡同口经过,确实能看清对方的脸。 第(2/3)页